姚奶奶大名叫姚洪梅,79歲,頭發花白,山東口音透著豪爽。
姚奶奶因生活低碳環保而出名,是環保部門推薦的學習典型。 16日,在崇川區城東街道北郭社區的家中,姚奶奶向記者展示了她的低碳生活。
姚奶奶家住底樓,家中裝飾簡樸,家具是上世紀80年代常見的式樣。“孩子們總勸我把房子重新裝潢一下,可我覺得這樣清清爽爽挺好的。 ”姚奶奶說。“冰箱、燈具是節能型的,每個房間都裝著微風電扇,電視插頭和插座是分離的。 ”市環保局工作人員李婷根據“家庭碳排放計算器”的相關內容,一一對照姚奶奶生活中的“低碳”習慣。除了節電、節能外,姚奶奶保持著步行外出的習慣。家中的廢棄物,姚奶奶總是挑挑揀揀,直到確實無法用了,才分類賣廢品或扔棄。“家庭碳排放計算器”是一個電腦軟件,該軟件根據一個家庭的交通出行、能耗和廢棄物產量,大致估算出一年的碳排放量。小李說,在中國,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.7噸,估算姚奶奶每年的碳排放量不到人均排放量的一半。
姚奶奶家門口有一片小樹林,栽種著銀杏、臘梅、無花果、朱頂紅、月季等樹木花草。 20多年前,這片林地是建筑施工隊留下的一個大石灰潭。憑著愚公移山的精神,姚奶奶拖著一車車土把潭填平,又種上了花木。
在她房前,放著幾口大缸,缸里盛滿著下雨天接的檐頭水。姚奶奶說,澆灌花木全靠雨水;施的是有機肥料,由菜葉、魚肚腸等經發酵形成。
如今這片小林子樹木茂盛,鮮花常開。社區里黨員、學生紛紛前來認養花木。小李說,這片碳匯林有57株生長旺盛的樹,再加上苗木和草本,每年可吸收40噸左右的二氧化碳。